欧宝电竞平台斗提机,斗式提升机厂家欢迎您!

严谨、专业、务实、高效

专注于斗提机生产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全*服务热线:

13803920360(微信同号)

行业资讯
农业机械化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 2024-07-13 00:38:39 | 作者:作者: 行业资讯 |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我国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物质装备基础和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确定进入从主要是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是依靠机械动力为主的时代,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也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面朝黄土背朝天,人手一把镰刀,1个人每天只能收割1亩小麦,身上的汗水与麦芒相碰撞,奇痒难耐,一挠红肿一片……”今年“三夏”,山西省襄汾县建旺合作社理事长韩根柱想起几十年前的麦收场景,感慨万千。

  “如今的小麦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一台收割机每天能作业150亩。早上还是地里的麦穗,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拖拉机、无人植保机、大型收割机等机械设备成了主角,人只起到辅助作用。无人化、少人化的自动导航、智能农机‘异军突起’。农民轻松了,农业也慢慢的变着迷。”韩根柱说。

  近年来,我国把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机械化的第一个任务。如果说过去的机械化大多数表现在粮食收获环节,而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呈现了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种养加全链条、全程的需求。

  农机作业服务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丰产的背后,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截至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较2012年提高近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97.3%、85.6%、90.0%、87.0%,分别较2012年增加4.1%、16.8%、15.0%、23.8%。

  但也应看到,我国部分区域、品种和环节不同程度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机未用好”现象。

  为此,近年来,我国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着力解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以及部分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坚持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端发力,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推动研产推用全链协同,广泛动员优势科研团队和骨干企业,围绕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一大一小”机具和关键零部件,开展技术攻关。紧盯“好不好”的问题,推进农机作业质量提升,着力解决部分环节“无好机用”、机手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机械化生产质量效益不高问题,紧盯“配不配”的问题,推进良机与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协同配套。

  保障粮食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目前,我国正全方面提升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储全程机械化质量水平,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到哪里,机械化跟进到哪里。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态势。提升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手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抢抓农时夺丰收。近年来,我国精心组织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确保适时完成各项田间作业,为获高产打下良好基础。每年“三夏”“三秋”,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动员各级各地农机部门,密切联系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和石油、石化等单位,抢前抓早做好供需对接、跨区转运、机手服务、用油保障等工作,强化农机抗灾救灾能力。

  机播质量直接影响作物出苗质量和单产水平。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机械化播种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提升机播质量摆到粮油生产工作和农业机械化工作重要位置。

  水稻机插秧具有稳产增产、水稻品质好、抗倒伏、用药少等优点,一直以来,南方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作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浙江省水稻产区积极推广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40倍,而且机插秧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亩均可增产50斤以上。

  去年,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实现了“有机可用”,也给粮食产量带来了可喜的新变化。“高性能播种机使种子在田间均匀分布、播深一致,提高保苗率,提升单产水平。”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张东兴表示。

  减损就是增产。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以小麦测算,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全国的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这个数据相当可观,因此推进收获减损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确保机具和机手处在良好状态这两个关键要害发力,精准制定减损工作方案,推动各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努力确保颗粒归仓。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如今在全国,农机成为应急的主力军、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各地积极建立常态化农机应急服务队,遇到灾害天气,加紧抢收、抢烘,及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优化烘干布局,加强资金支持,提升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水平,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如果说过去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那么,如今更多追求的是质量,实现增产减损。农机正从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的刚性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6月中旬,刚刚收割完小麦的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里,雷沃P7000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进行无人播种作业……

  近年来,智能农机装备加速推广,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而且让种地种得精准。北斗导航、5G、大数据等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作用,农机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持续推进,农用无人机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植保作业,国产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喷杆喷雾机、无人联合收获机等先后投放市场。具备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水肥一体化等功能的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另一个答案。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社会化服务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刘峰是安徽省亳州市的一名普通农户,2019年,他将20亩地托管给了亳州谯城区聂红伟专业合作社,每亩只需给合作社160元,就可以实现耕、种、管、收到销售全托管。

  “还是托管好,收入比自己种要高,今年粮价稍微下降,由于合作社统一销售,小麦价格每斤还比市场价高1毛多钱,一亩地单季可增加200多元收入,全年亩均增收500元左右,20亩就能多增收1万元,还不耽误外出打工。”刘峰告诉记者。

  这几年,刘峰和妻子每年打工收入6万元,另外,托管的20亩地每年还给他们带来7万多元的收入。

  农业机械化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推动了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全方面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绿色生态的耕作方式,与传统作业比,实施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近20%,减少农田扬尘、水蚀、风蚀分别达35%、60%、80%左右,连续5年后,表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约10%。除了保护性耕作外,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等绿色技术应用,都以相应的农业机械作为根本保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我国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物质装备基础和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确定进入从主要是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是依靠机械动力为主的时代,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也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